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逢秋读秋知秋  (第1/2页)
    逢秋,读秋,知秋    逢秋    秋,踩着季节的年轮,如约而至;风,应着去岁的承诺,悄然降临。    秋风,摇曳着,树叶沙沙;秋雨,拍打着,窗棂哗哗。这风这雨,这秋的精灵秋的伙伴,仿佛向世界高调宣布:秋天来了!    于清梦中醒来,裹一裹单薄的被子,我不由自言自语:“有点凉,秋天真的来了。”    就这样与秋重逢,在不经意间,在这个清冷的夜。    昨夜秋风凋碧树,黄叶站枝头,红叶染枫林,菊花处处俏。    一夜秋风,吻过大地,门楣上竟挂了秋霜。    门外,落英缤纷,惆怅了我的心绪;原野,秋草枯萎,沧桑了我的视角。    目光迷离中,对生命的思索,从落叶、秋草开始。    就这样,我触摸了秋的温度,我捕捉了秋的气息,我闻到了秋的味道。    扫秋,带着不忍与不舍,目光随落叶翻飞,思绪与落叶缠绵。    扫秋,带着对生命的敬畏,拉开了读秋知秋的序幕。    秋天,孕育遐思;秋天,丰富想象。    秋夜,远离尘世的喧嚣,煮一壶香茗,读半部论语,沉淀浮世繁华,过滤流年心思,让灵魂在时空的对话中经历洗礼。    秋夜,卸下俗世的伪装,或凭栏远眺,或倚窗深思“何当共剪西窗烛”、“卧看牵牛织女星”让灵魂体味一次古人的心路历程。    秋日,给心灵一次空暝的旅行。或登高望远,看漫山红遍,层林尽染。或振臂一呼,抒胸中豪情,吟万千诗行。    秋日,给心灵一片自由的天空。捧一束阳光,在无声的静默中,读秋;拈一片落叶,在无言的对视里,知秋。    读秋    秋天,既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季节,又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。    诗言志,志本是心灵的流露。    不同的眼睛,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;不同的心情,触发的是不同的感慨;不同的抱负,同样有不同的作品代言。云淡风清为秋,满目萧条亦为秋;硕果累累为秋,离愁别绪亦为秋。    在历史的长河中穿越,沿着时间的主线,踏着岁月的轴心,寻着秋天的足迹,我在秋的时空徘徊。在秦砖汉瓦的前朝故都和村落,我与诗人握手,我与秋风拥抱,我与秋月对望。在唐诗宋词的文化长廊与摇篮,我在秋韵里留恋,我在秋词里陶醉,我在秋曲里高歌。    秋,你这个意象大师,以你的苍凉、婉约,让诗人驻足,让词家停留。思想在秋的波光里映射,灵魂在秋的心湖里沉静。    思乡。秋思寄乡愁,一吟泪沾襟。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马致远,你让游子的酸楚,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,飘零在他乡的黄昏。“碧云天,黄叶地,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。”范仲淹,你以大景写哀情,秋入乡心愁割肠,壮士难掩旅思泪。    伤别。秋夜送友人,离愁锁眉心。掩卷漫步,我来到浔阳江边,与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里相遇。“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吐荻花秋瑟瑟”江风、夜色、枫叶、荻花,或许,还有点点渔火,如此凄凉冷落,更加衬托和渲染了,诗人的离情别绪,活画出的,是一幅秋江别离图。    怀人。送君终有别,怀人不需猜。西子湖畔,岳飞墓前,赵孟頫的《岳鄂王墓》,成了怀念故人的精典之作。“鄂王坟上草离离,秋日荒凉石兽危。”这是一支悲愤的悼歌,起兴于岳坟的荒凉,倾吐的是,对英雄的深切同情。诗人,你把痛苦感、不平感,洒向字里行间,足以催人泪下。    叹时。时令既为秋,心已知暮年。“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。”汉乐府的长歌行,对时光的怀恋,对韶华的易逝,溢于言表。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夕阳和黄昏,生命的秋。李商隐,你这个忧郁王子,是在叹时,还是在抒己?是叹生不逢时,还是忧国忧民?    秋,你这个意象天使,不光为诗人词家,准备了丰盛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